4小说网 > 浴火重生西路军 > 第十四章过河抗日
加入书架推荐本书

第十四章过河抗日

小说:浴火重生西路军作者:祁连冰雪字数:12740更新时间 : 2012-12-31 11:38:05
    --

    第十四章过河抗日

    干部会后决定陈昌浩、李卓然、王树声组织部队学习十大纲领,两日后启程前往渡口过河,陈海松立即带领工兵部队赶往黄河渡口架设浮桥。

    离开绥德县城,陈海松让步行的教导师工兵营及物资大车以正常行军速度,随后赶来。骑马行军、马驮物资的**旅工兵连随他打马而去。

    沿路满眼土黄、墚峁起伏、沟壑纵横。自宁夏吴忠过河以后,张掖出征的部队就进入了流水侵蚀下地面被分割破碎形成塬、墚、峁的黄土高原地形。经过半个多月的行军战士们已经逐渐习惯了这种不同于川陕山区、张掖武威银川平原荒漠戈壁的陌生地貌。陈海松组织干部战士了解这些地形特点,分析各种地形对于作战行军的影响,沿途频繁组织山区机动、预设伏击、阵地阻击等对抗演练。

    一路上遇见几批自吴堡而来的赶牲灵驮队,见有军人经过,都恭敬地让出大道,靠在路边。几十头毛驴身背驮架,用细长的麻绳串住笼头,在起伏的山路上跟在几个商人的身后,向绥德、榆林、延安而去。

    山道弯弯,人稀路长,几个分散在驮队中间穿着坎肩、裹着白羊肚手巾的后生不时放开歌喉,在叮咚铃声的应和下用浓重的乡音唱着粗犷高亢的民歌,抒发着内心的欢乐、思念、哀愁,驱赶着旅途的无聊、寂寞、孤独。

    傍晚工兵部队与前期过来勘察地形的先遣队会合,陈海松会见了国民政府委派的县长,出示过河抗战的军令,对方一番赞誉后满口答应,愿意提供渡船帮助大军过河。

    听陈海松提出要在黄河上选址搭建浮桥,很是惊讶。想了半天说建桥耗时费力,需要征集大量民夫船工、需要大量木料等物资,没有一个月很难建成,恐怕会耽误贵军军务。

    陈海松说我军工兵部队保证可以在3天之内建成此桥,只需提供民船、木材、绳索、铁钉等物即可。县长犹豫了一会表示要和船民商议,还需与河对面山西省柳林县军渡镇方面联系通报,共同提供配合。

    第二天陈海松一行来到黄河渡口附近查看地形,才知道两岸的吴城、军渡是晋陕间著名的水旱码头。西通陕北的绥德、榆林、延安、靖边等地,东连晋中的汾阳、平阳、介休、孝义,南达侯马、运城,产自西北大量的盐碱、皮毛、粮食,东南路来的‘洋广杂货’、大块煤炭经此为中转,运往东南西北。

    所以不大的吴城,却是商铺林立、客栈满城。渡口上船只往来穿梭,人喊驴嘶,热闹非凡。看见大军也不避讳,几个船家主动上前搭讪。

    一个中年船家指着河中一条大摆船自豪地说:“哦地这条船,一次能摆100人,老总五六百人,哦大半天就能摆过去,加上马匹,也就一天工夫。摆的快也便宜。”

    陈海松问他:“两万人马你们要用多长时间?”

    那船家一怔,好家伙是大部队过河,他和身边几个船家盘算商议了一会说:“那哦一家可吃不下,得把两岸船只都集中过来,日夜不停地摆也得十天。”

    另一个年长者看陈海松满脸的焦急,提议道:“老总们要去打鬼子,哦们愿意帮忙,只是贵军有大批骡马,此间舟少船,虽然河面平阔,但也得十天以上。如果修一座浮桥,过河倒是能快一些,只是修桥太难,没个半个月以上很难造好,反而误事。”

    “听老丈口气,这里修过浮桥?当时情形如何?”

    老者惋惜地说:“将军有所不知,民国五年商震将军驻防绥德,与晋中通好,曾在此修建浮桥,耗时半个多月,用工极多,眼看就要合拢,谁知缆绳绷断,船只木板随流而下,此后再也无人提议修桥。”

    陈海松拱手说道:“原来此间也曾架设浮桥,敢请老丈费心,指点一下当年架桥地点,细说下当年架桥情形。”

    老者看他真诚,便带他们来到上游一处河流狭窄处说:“商将军当初以为此处狭窄,用料会少,却不知河窄流急,造桥更难。他在两岸钉上木桩固定缆绳,沿缆绳向河中心密布船,船间铺上木板,两岸同时开工,一条一条靠拢延伸,也许是船过于密集堵住了水头,绳索难以承受,从中间崩断,以致前功尽弃。”

    “所用绳索有多粗?”“少说也有两寸。”

    “木桩可曾牢固?”“河岸边都是沙土,并不牢固,全都拽入河中。”

    回来的路上,陈海松问老者:“这里摆渡兴旺,船只不少,一次可以集中多少?”

    “大摆船只有3艘一次可渡百人,摆船两岸能有五六十只,一次也就能送一二十人。”

    “县城附近黄河最宽处有多少?最窄处商将军修桥处我看也有40丈吧?”

    “将军好眼力,那里的确是40丈,最宽处在下游有80丈,只是岸边就是山坡,没有平地,很难施工啊。”

    回到渡口,几支勘测组正好赶回,大家展开各自绘制的简图,报告自己选定的位置,各组都是沿河走了一个来回,按照陈海松给出的条件,不约而同地选在上游城边一片水流平坦、河岸宽阔,两岸都种有高大树林的地方。刚才回来的路上,陈海松也中意这里,向老者打听这里叫槐树坪。

    与老者告辞后,一行人又来到槐树坪,详细测量计算了一番,绘制出图样,测算出河面宽160米,用船50只,每船相隔一米,以畅水流。中间用方木相连,方木上铺设木板。需用3寸粗缆绳2根800米,木料木板、长钉若干。随行的吴堡城官员带领技术干部进城收集、定制造桥材料。

    陈海松进城与县长商量调用民间摆船进行改装,并进行演练的事情。县长有些为难,说船家以船为生,不好绝人财路,坏人饭碗。陈海松承诺不会损坏摆船,只做局部修改,大军过后,拆桥还船,所拆木料补偿给船家。

    勉强同意的县长带陈海松再次来到渡口,派人去叫对岸镇长、两岸各家船老大过来议事。等了半个多时,人来齐后县长说了军方的计划,讲明这是军务,必须配合。

    陈海松则起身向各位船家拱手为礼,“各位都是水上讨生活的,船是你们的命根子,我军只是途经贵地,却要惊扰你们的生活,实在是出于无奈。日本侵略者已经占领平津、正在攻打张家口、大同,很快就会攻入山西。

    救兵如救火,如果不能阻挡住敌人,日寇就有可能打到黄河岸边。支援我军过河就是在保卫自己的家园不受侵害,家人不受伤害。所以恳请各位船家为国家出力,为自己积福,耽搁三天生意,帮助我军建好浮桥。转运物资后,原船奉还并赠送木料相谢。”

    那位老者起身问道:“修桥极其耗时,岂是三日可行。”

    陈海松信心十足地承诺到:“我军有新式造桥之法,诸位今日交船,明日改装,后日桥成,大后日就可拆桥还船。我军说到做到,绝不欺瞒大家。”

    那老者与众人一番商议慨然答道:“大军过河驱逐倭寇,哦等愿意配合,些许损失不在话下,只是很想看看陈将军如何在三天内建好此桥。”

    陈海松见大家愿意借船很高兴,再次向大家拱手相谢:“抗日不仅仅是军队的事,打仗离不开民众的支持,造浮桥更需要船家的辅助,造桥过程中还请各位船家在船上撑船配合,不过要听从我军统一号令和指挥,不得擅自行动。明日大家前往槐树坪两岸帮助木匠加固船只、安放支架,下午帮忙撑船排列顺序,做一次演练,后天咱们正式造桥。”

    26日槐树坪河滩上,经过两天准备的教导师工兵营、**旅工兵连的战士们分散在征用的两条大船、50条船上已经清点完携带的物资,各就各位。随着各条船上红旗举起,站在河边的陈海松对工兵营长说了句:“开始吧。”工兵营长拔起身边的大红旗,用力挥舞了几下。

    建桥点上游两条征用的民用渡船从两岸相对出发,在船工帮助下向对岸漂流而去。各自拖着一条拴在岸边柳树林里的长长的粗绳驶向对岸预定地点。几十名工兵抱着手脖粗的长长的缆绳边拽紧边随船放绳。十几个船家或划桨或撑船控制着船只向对岸红旗处驶来,终于顺利抵达河边。

    战士们跳下船头,拖起粗绳拉到河边柳树林里,在提前标定好的几颗粗壮大柳树身上绕了一圈套在绞盘上,几个工兵转动绞盘,粗重的缆绳渐渐从河中被拽起,悬垂在河面上。两绳相隔七米被拽紧系牢。

    两岸负责控制缆绳的工兵摇动红旗,报告指挥部缆绳已被拴牢。工兵营长再次摇动红旗,上游两岸等候已久的40艘木船依次驶离河岸,按昨天演练时规定的位置序列划向河心,班长们大声指挥着水手用长篙控制着航向,工兵们反向挥动工兵锹,控制船减速对准悬垂在河面上的粗绳上每隔四米一个的红色漆点。近了,两名战士放下锹站在船头伸出双手,抓住缆绳让船停下,合力将两条粗绳分别固定在船头船尾。

    一条又一条船靠上了绳索,有的一次成功,准确定位,有的不得不费劲划回上游,再一次边漂流边调整方向再次定位。两岸负责控制缆绳的工兵在岸边观察员的报告声中,及时放松缆绳,使每条船都能和缆绳固定在一起。

    一个时后,40条船终于被长长的缆绳牢牢地固定在河面上,略显弯曲一字排开煞是壮观,而船上的工兵、船家已是汗流浃背。

    工兵营长最担心的一个环节终于顺利完成,长出了一口气,看着40条船上全部举起红旗,兴奋地再一次挥动红旗。

    船上的工兵接到指令,抬起早准备好的3根4米长5寸见方的方木向右侧船只伸过去,各条船上左舷上的战士伸手接过,搭在每条船上提前装配好的木架上,由随船而来的木匠通过卡榫固定结实。很快船与船之间就由这些方木连成一体。

    各船都举起红旗后,木匠、工兵们拿起带来的2米长1寸厚的木板横放在3根方木上,挥舞着锤,用钉子把木板和方木固定起来。水手们向上递送木板,多余的十条船往来穿梭为各处运送木板、铁钉。

    桥面渐渐成形,空挡处被渐渐补齐,当最后一根长钉钻进方木,战士身边竖起红旗时,两岸的战士和围观的两省群众对着瞬间出现的4米宽的长龙发出一片欢呼。

    工兵们把绳索拴在各船木架伸出桥面一米的木栏上,形成桥面上的护栏。而两岸的工兵挥动铁锨取土在桥面与河岸间堆出道路,浮桥终于架设完毕。

    西岸刚抵达不久的陈昌浩、李卓然、王树声等第八路军干部、,以及东岸前来迎接的山西总动员委员会主任、保安司令续范亭中将、**山西省公开工作委员会书记、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总队政委薄一波以及离石、柳林地方官员无不震惊,如此高效快速,仅仅4个时平坦宽敞的浮桥就建起来了。

    一个连的步兵一列纵队持枪跑过浮桥,除了轻微的颤动摇晃以外,安然无恙。过了桥的战士在桥头一百米范围内散开建立起警戒线。

    各船上的木匠、船家水手、工兵对桥面上下所有连接部分仔细检查以后,再次举起红旗,工兵营长第四次挥动红旗,告诉桥面施工人员可以离桥。桥面上的工兵纷纷跑向西岸,水手船家、木匠则回到东西两岸,看着自己亲手创造出来的庞然大物,像是在做梦一样,直到岸边警戒线外自己的亲人、邻里、乡亲向他们发出欢呼时才满脸幸福和自豪地迎接赞美。

    教导师警卫营两路纵队走上的大桥,同样安然无恙,很快通过河面,在更远处建立起阻击阵地。

    陈海松命令满脸汗水的工兵部队休息待命,命令工兵营干部在桥头向准备过桥的各部队讲解过桥注意事项,为防止马匹受惊,用布蒙眼。

    处理完杂务,陈海松陪同陈昌浩带领两部将领跟随战士们迈步上桥。浮桥锁河、天堑通途,身边战士鱼贯而过,脚下黄河奔涌咆哮,前面是抗日前线,身后根本,此情此景令众人伫立遥望,无不顿生豪情。

    --如果不是某章的最后一页--

    --如果是某章的最后一页--。。

    阅读最新最全的小说

 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www.4xiaoshuo.info。4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:m.4xiaoshuo.info